一、思想素质方面,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思想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及思想道德修养,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践行党员标准,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和工作守则,乐于奉献,勤于耕耘,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事业心强,治学严谨。
二、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锐意改革
教书育人的效果如何,很多方面不是立竿见影,也有很多方面都不能用量化考核,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就不会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全心投入到育人的事业中去,就不会去刻苦钻研和丰富教学内容,也不会锐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上,本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做到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具有严谨的教风与学风。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创立“心灵启发式”教学模式,如结合所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撰写《我,在你身边》学生读本,汇编学生文章《心灵的守望》等,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温度和亲和力,真正达到入脑入心;在课堂中,通过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积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的,不断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参照教材来设计专题,开展专题教学,建立起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在专题内容的选择上,还特别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注重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把思想理论界最新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与思想交锋的风采,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设的专题有:十九世纪中期东西两种文明发展的总体态势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道路的探索及其失败;二十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的困惑及其对思想与道路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中国社会三种政治力量与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辟。
积极探索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制定个性化的学生培养方案。在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根据班级的不同专业和不同特点展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班级活动,如在所教授的音乐学院班级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爱国主义专题开展红歌会活动,在美术学院班级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我心中的伟人”肖像画比赛,在人文与传媒学院班级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 V 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的专题辩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欢迎,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好。
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就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发出众多微课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纪念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浏览网站的相关专题,如纪念长征胜利专题、纪念毛泽东逝世专题、纪念辛亥革命专题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微信平台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和思考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者;借助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心理健康、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观测与综合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新模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突破点。在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探索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1+1” 新模式,即:课堂实践+课后体验实践+课后参与实践。如结合课程内容,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同学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我的中国梦》等演讲;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同学参观访问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凤凰山纪念广场等爱国主义基地;组织同学通过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三下乡等活动,不断增强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认知内化并通过行为外化。
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对所授课程认可度高,到课率95%以上,学生成绩及格率90%以上,优良率60%以上,学生评教、督导员评价为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活力,实现了从单向到多向,从被动到主动,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变,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三、科研上,注重教学与科研相长,教研教改成果多
多年来在努力加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学术科研,先后在CSSCI《理论探索》、CSSCI《理论与改革》、CSSCI《贵州社会科学》、中文核心《教育评论》、中文核心《教育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
在科研项目方面,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文化的当代话语转换及其当代价值》,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主持完成贵州省社科项目《革命精神在当代青年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机制研究》,主持完成贵州省教育厅项目《贵州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主持完成贵州省教育厅思政课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1+1”创新模式研究》。